企业新闻

开学季・大学安全新防线:数字工厂技术如何守护大学生的生产实训


  九月的校园,满是青春的朝气与探索的热情。对于以石油化工、能源工程等特色专业为核心的高校而言,实训安全与课堂知识同样重要,实训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始终是校园安全防护的重点。而如今,常减压混合现实数字孪生系统以数字工厂为技术前沿,为校园安全筑起一道“看不见却够得着”的智能防线。

一、告别“纸上谈兵”:MR数字孪生让实训安全“可练可试”

  在石油化工类专业的学习中,常减压实训装置是核心教学载体——它模拟石油炼制中的常减压蒸馏流程,涉及高温、高压、易燃介质等风险点,传统实训往往面临“不敢试错、难模拟突发”的困境:新人操作怕误触阀门引发“事故”,复杂故障场景只能靠老师口头讲解,学生难以建立直观认知。

  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常减压实训装置MR混合现实数字孪生系统,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。它以真实的常减压实训装置为原型,通过数字建模构建1:1的虚拟孪生体,再结合MR混合现实技术,让学生戴上智能眼镜后,就能看到“虚拟装置”与真实实训场景的叠加画面——就像给实训装置“加了一层数字保护罩”。


  比如学习“常减压装置加热炉温度控制”时,学生无需直接触碰真实设备,只需通过手势交互调整虚拟界面中的“燃料阀开度”“风门大小”,就能实时看到虚拟装置中“炉温变化曲线”“介质流速”的动态反馈;若故意误操作(如将燃料阀开度一次性调至最大),系统会立即触发“虚拟超温警报”,弹出红色预警框并标注“高温可能导致炉管结焦,需立即降低燃料供给”,同时同步播放事故模拟动画,让学生在“零风险”环境中吃透错误操作的后果。


 

二、聚焦高风险场景:数字孪生系统覆盖的校园安全重点


  实训安全是校园安全的“重中之重”,而常减压实训装置MR系统正是围绕高风险场景,将数字工厂的“预演、预警、预案”能力融入校园安全管理。

1、实训操作安全:从“被动防护”到“主动预判”


  常减压装置的“常压塔进料口切换”是典型的高风险操作,涉及多阀门联动、压力平衡控制,稍有不慎可能导致“冲塔”事故。以往学生练习时,老师需全程旁站紧盯,生怕出现疏漏;如今有了MR数字孪生系统,学生可先在“虚拟实训模式”中反复练习:
  (1)系统会按真实操作流程弹出“步骤指引”:先关闭备用进料线阀门→打开排气阀泄压→确认压力归零后切换进料阀→缓慢开启新进料线阀门;
  (2)若跳过“泄压步骤”直接切换阀门,系统会立即暂停操作,用红色箭头标注“未泄压区域”,并弹出“压力差过大可能导致管线振动、介质泄漏”的警示,同时关联显示真实案例中的事故照片,让安全规范不再是“冰冷的文字”。
  更贴心的是,系统会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数据——比如“阀门切换反应时间”“步骤遗漏次数”,生成个性化报告,老师可据此针对性辅导,从源头减少实训中的操作风险。


2、设备故障应急:在“虚拟演练”中掌握实战技能


  “常减压装置冷却器泄漏”是实训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故障,传统应急演练受限于设备、场地,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处置;而MR数字孪生系统能模拟“不同泄漏程度”的故障场景:
  (1)轻度泄漏时,虚拟画面中会看到“冷却器壳体有水滴渗出”,系统提示“关闭进口阀门→开启旁通管线→更换密封垫”;
  (2)重度泄漏时,会模拟“介质喷溅、温度骤降”,触发“紧急停车流程”,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“切断加热炉燃料→关闭进料总阀→开启放空阀泄压”等操作,超时未完成则会显示“事故扩大后果”(如介质扩散至周边区域)。
  这种“沉浸式应急演练”,让学生不再是“站在旁边看”,而是“身处场景中做”——去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“校园应急技能大赛”中,经过MR系统训练的学生,在“虚拟冷却器泄漏处置”环节的平均完成时间比往年缩短40%,步骤正确率提升至98%,真正实现了“以练代战”。


3、校园公共安全:数字技术延伸至实训外场景


  MR数字孪生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,还悄悄延伸到了校园公共区域。比如在实训楼的“安全出口标识”旁,用手机扫描墙上的“数字标签”,就能触发MR画面:
  (1)显示“实训楼疏散路线图”,标注当前位置到最近安全出口的“最优路径”;
  (2)若遇到“实训楼断电”场景,虚拟画面中会自动亮起“应急指示灯”,引导学生沿安全通道撤离;
  (3)甚至能模拟“实训楼走廊烟雾弥漫”的场景,提示“低姿弯腰、用湿毛巾捂口鼻”的逃生技巧,让公共安全知识融入日常校园生活。


 

三、不止于“安全”:数字孪生系统的校园价值延伸


  常减压实训装置MR混合现实数字孪生系统,不仅是“安全防护工具”,更成了教学质量的“助推器”:
  (1)对于新生,可通过“虚拟装置拆解”功能,看到常减压塔的“内部塔盘结构”“液相分布器”,直观理解“精馏原理”,比课本上的剖面图更易理解;
  (2)对于毕业生,系统可模拟“工业级常减压装置的优化操作”(如调整回流比提升收率),提前熟悉企业真实生产场景,毕业入职后更快上手;

数字工厂技术,让校园安全更有“温度”

  开学季的校园,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;而安全,是所有期待的前提。常减压实训装置MR混合现实数字孪生系统证明:数字工厂技术不是“高大上的噱头”,而是能落地到实训操作、应急处置、日常防护中的“安全伙伴”。
  它让“安全”不再是老师反复强调的“注意事项”,而是学生亲手操作、亲身体验的“肌肉记忆”;让“实训”不再是“怕出错的负担”,而是“敢试错的成长”。新学期,愿每一所高校都能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,为学子们筑起更智能、更贴心的安全防线,让青春的探索之路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