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纺织技术专业“虚拟仿真+AI”相融合的教学变革

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创新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作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学科,引入虚拟仿真与 AI 技术,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。这种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,还能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全新视角。


 

沉浸式学习体验

  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出高度逼真的纺织生产全流程场景,从棉花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开始,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每一道工序中。在开清棉环节,学生通过操作虚拟开棉机、清棉机,了解去除棉花杂质、松解棉块的过程,AI 系统实时监测学生操作,一旦出现参数设置错误或操作不当,如开棉速度过快导致棉花损伤,AI 便会及时提醒并解释正确操作的原理。
 
 

  在细纱工序,学生操控细纱机进行牵伸和加捻,AI 依据学生设定的工艺参数以及最终纱线的质量数据,如线密度偏差、强力不足等问题,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,如改变罗拉牵伸倍数、调整钢丝圈重量等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细纱工艺的关键要点。
 

个性化学习路径

  借助 AI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基于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的学科架构,根据学生在各个工艺流程虚拟操作中的表现,为其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。如果学生在并条工序的虚拟操作中,对棉条的均匀度控制不佳,AI 判断其对并条原理和牵伸工艺理解不足,便会推送相关基础理论知识,如牵伸倍数与纤维伸直度关系的讲解视频,以及更多针对并条操作的基础练习,包括不同并合数、不同牵伸倍数下的棉条质量对比练习。

 

实时交互与协作

  通过虚拟仿真平台,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虚拟纺织工厂项目,在各个工艺流程中分别承担不同角色。在整经和浆纱环节,负责整经的学生按照织物设计要求,在虚拟整经机上卷绕经纱,与负责浆纱的学生实时沟通,确定经纱的张力和上浆率等参数。AI 根据整经的经纱排列均匀度、浆纱的上浆效果等数据,协调双方的操作,如当发现经纱张力不均匀时,AI 提醒整经学生调整设备参数,并告知浆纱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,促进学生在协作中理解各工艺流程之间的关联。

教学质量评价

多元化评价指标

 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,还应纳入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各个工艺流程操作表现、AI 评估数据、小组协作能力等。例如,通过 AI 分析学生在虚拟织造过程中,对不同织物组织(平纹、斜纹、缎纹)的织造操作准确性和效率,评估其对织造工艺知识的掌握程度;根据小组完成从棉花到成衣全流程虚拟项目的情况,评价学生在材料选择、工艺应用、团队协作和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。


 

动态过程性评价

  利用 AI 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跟踪评价。从学生登录虚拟仿真平台参与各个工艺流程操作的时间、学习时长,到每一次操作的细节,如在染色工序中对染料配方、染色温度和时间的控制,都能被记录和分析。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。


 

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

  在虚拟仿真 + AI 教学模式下,鼓励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我评价。学生回顾自己在各个工艺流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,参考 AI 给出的建议,反思对纺织专业课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。同时,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实际工艺流程结合的紧密程度、虚拟仿真平台在各工艺流程操作中的易用性等方面提出反馈,促进教学不断改进。

成果与展望

 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虚拟仿真 + AI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技术融合,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、高效的学习体验,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创新。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,更加全面、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这种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将在纺织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,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纺织技术人才。


上一篇:智学AI助教课堂!让每个学生拥有专属“全能导师”!

下一篇:锶智AI一体机:助力高校实现教育生态重构